美威脅對剩下3250億產品征稅25%,中國反制措施來了:對美商品提高加征關稅
返回列表來源:東際國際發布時間:2019-05-14瀏覽次數:-次
繼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后,美方又進一步威脅,啟動對剩下的325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征稅25%的相關程序,并將于13日宣布清單。而與此同時,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華盛頓結束,雙方同意繼續推進磋商。
美威脅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外交部回應
在13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此提問詢問中方立場和采取了什么措施。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我們已經說過多次,加征關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中方從來不會屈服于外部壓力,我們有決心有能力維護自身的合法和正當權益。還是那句話,我們希望美方能同中方一道努力,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礎上解決彼此的合理關切,爭取達成一個互利雙贏的協議,這符合雙方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期待。
中國的反制措施來了:
對美商品提高加征關稅,最高到25%!
5月13日晚間,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提高加征關稅稅率的公告》:
對美商品提高加征關稅,最高到25%!
2019年5月9日,美國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清單商品加征的關稅稅率由10%提高到25%。美方上述措施導致中美經貿摩擦升級,違背中美雙方通過磋商解決貿易分歧的共識,損害雙方利益,不符合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為捍衛多邊貿易體制,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中方不得不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調整加征關稅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2019年6月1日0時起,對已實施加征關稅的600億美元清單美國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關稅稅率,分別實施25%、20%或10%加征關稅。對之前加征5%關稅的稅目商品,仍繼續加征5%關稅。
中方調整加征關稅措施,是對美方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應。中方希望,美方回到雙邊經貿磋商的正確軌道,和中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爭取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達成一個互利雙贏的協議。
圖片來源 / 財政部官網截圖
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提高加征關稅稅率的公告》:
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對原產于美國約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實施加征關稅的公告》(稅委會公告〔2018〕8號)中部分商品,提高加征關稅稅率,按照《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第二批)加征關稅的公告》(稅委會公告〔2018〕6號)公告的稅率實施。
中方調整加征關稅措施,是對美方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應。中方希望,美方回到雙邊經貿磋商的正確軌道,和中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爭取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達成一個互利雙贏的協議。
2019年5月9日,美國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清單商品加征的關稅稅率由10%提高到25%。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表示,美方上述措施導致中美經貿摩擦升級,違背中美雙方通過磋商解決貿易分歧的共識,損害雙方利益,不符合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為捍衛多邊貿易體制,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中方不得不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調整加征關稅措施。
為了捍衛中方合法權益,中國已經推出兩輪對美反制措施商品。為了保護在華企業的利益,避免因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太大影響,5月13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將試行開展對美加征關稅商品排除工作。
對排除清單內商品,自排除清單實施之日起一年內,不再加征我為反制美301措施所加征的關稅;具備退還稅款條件的,對已加征的關稅稅款予以退還,相關進口企業應自排除清單公布之日起6個月內按規定向海關申請辦理。
申請主體為申請排除商品的利益相關方,包括從事相關商品進口、生產或使用的在華企業或其行業協(商)會。可申請排除商品范圍為我已公布實施且未停止或未暫停加征關稅的兩輪對美反制措施商品。
申請主體在申請時應以事實和數據說明以下三方面申請理由:尋求商品替代來源面臨的困難;加征關稅對申請主體造成嚴重經濟損害;加征關稅對相關行業造成重大負面結構性影響(包括對行業發展、技術進步、就業、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影響)或帶來嚴重社會后果。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將組織專家和成員單位對有效申請逐一進行審核,按程序制定、公布排除清單。
央視國際銳評: 中國已做好全面應對的準備
一邊威脅要對全部中國輸美產品舉起關稅大棒,一邊又表現出繼續談判的意愿,美方仍然試圖用軟硬“兩手”,對中方極限施壓,從而在談判桌上獲取更高要價。但是,仔細分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在第十一輪磋商結束后對媒體的表態,美方就應該十分清楚:中方對經貿磋商有三個核心關切,即取消全部加征關稅、貿易采購數字要符合實際、改善文本平衡性。在這些原則底線問題上,中方決不會做出讓步。所以,不管美方怎么“極限施壓”,過去對中方無效,現在和未來也必定無效。
回顧中美經貿磋商一年多的歷程,雙方有重要進展,也幾經反復,中方將這些視為國家談判過程中正常的小曲折,始終以最大誠意推進磋商,因為中方深知:貿易戰沒有贏家,加征關稅不利于中美雙方,也不利于全世界;合作,才是中美唯一正確的選擇。但是,合作是有原則的。中方的三大核心關切,實際上把經貿磋商的“紅線”與“底線”公之于眾,是絕不允許美方挑戰和逾越的。
如果美方執意繼續加征關稅,中國必然會堅決反制。經過一年多的經貿摩擦,中國各個方面都經受住了考驗,不僅抗壓性大大增強,應對也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有定力。因為,中方早就看清,美方加征關稅,實際上是一種“自殘式”的戰略豪賭,逆流而動,違背民意,必將徒勞。據美國“全球貿易伙伴”咨詢公司2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如果對25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征收25%的關稅,一年將導致美國損失93.4萬個就業崗位,一個四口之家的美國家庭每年支出增加767美元;如果再對剩下的3250億美元中國產品征收25%關稅,一年將導致美國損失210萬個就業崗位,一個四口之家的美國家庭每年增加支出2000美元。
作為貿易戰被迫反擊的一方,中國經濟必然會因加征關稅而承壓,但這壓力完全是可控的。
從經濟結構看,消費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達76.2%,出口依存度已下降至17.9%,內需正在并終將成為中國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強力支撐。
從貿易情況看,今年前4個月,中美貿易額下降了11.2%,其中對美出口下降4.8%,自美進口下降26.8%,這說明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商品更有可替代性。同期,中美貿易順差擴大10.5%,這說明加征關稅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美貿易失衡問題,只會讓美國消費者承擔更高的成本。
此外,前4個月對美貿易占中國外貿總值的比例下降至11.5%,而中國與歐盟、東盟等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額均保持快速增長。特別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增速達9.1%,高出中國外貿整體增速4.8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中國外貿伙伴日益多元化,外貿抗壓能力不斷增強。即便美國對全部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中國也可通過調整國際市場格局,把相當一部分對美貿易轉向其他地方。
所以,美國的極限施壓并沒什么好怕的,反而是施壓越大,中國的定力越強。對于貿易戰,中國早就表明態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面對美國的軟硬兩手,中國也早已給出答案: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經歷了五千多年風風雨雨的中華民族,什么樣的陣勢沒見過?!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美國發起的對華貿易戰,不過是中國發展進程中的一道坎兒,沒什么大不了,中國勢必化危為機,借此來檢驗自身的能力,使國家變得更加強大。
無論外部風云如何變幻,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美國下一步是要談,還是要打,抑或是采取別的動作,中國都已備足了政策工具箱,做好了全面應對的準備。這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
美威脅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外交部回應
在13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此提問詢問中方立場和采取了什么措施。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我們已經說過多次,加征關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中方從來不會屈服于外部壓力,我們有決心有能力維護自身的合法和正當權益。還是那句話,我們希望美方能同中方一道努力,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礎上解決彼此的合理關切,爭取達成一個互利雙贏的協議,這符合雙方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期待。
中國的反制措施來了:
對美商品提高加征關稅,最高到25%!
5月13日晚間,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提高加征關稅稅率的公告》:
對美商品提高加征關稅,最高到25%!
2019年5月9日,美國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清單商品加征的關稅稅率由10%提高到25%。美方上述措施導致中美經貿摩擦升級,違背中美雙方通過磋商解決貿易分歧的共識,損害雙方利益,不符合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為捍衛多邊貿易體制,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中方不得不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調整加征關稅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2019年6月1日0時起,對已實施加征關稅的600億美元清單美國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關稅稅率,分別實施25%、20%或10%加征關稅。對之前加征5%關稅的稅目商品,仍繼續加征5%關稅。
中方調整加征關稅措施,是對美方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應。中方希望,美方回到雙邊經貿磋商的正確軌道,和中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爭取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達成一個互利雙贏的協議。
圖片來源 / 財政部官網截圖
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提高加征關稅稅率的公告》:
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對原產于美國約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實施加征關稅的公告》(稅委會公告〔2018〕8號)中部分商品,提高加征關稅稅率,按照《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第二批)加征關稅的公告》(稅委會公告〔2018〕6號)公告的稅率實施。
中方調整加征關稅措施,是對美方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應。中方希望,美方回到雙邊經貿磋商的正確軌道,和中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爭取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達成一個互利雙贏的協議。
2019年5月9日,美國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清單商品加征的關稅稅率由10%提高到25%。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表示,美方上述措施導致中美經貿摩擦升級,違背中美雙方通過磋商解決貿易分歧的共識,損害雙方利益,不符合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為捍衛多邊貿易體制,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中方不得不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調整加征關稅措施。
為了捍衛中方合法權益,中國已經推出兩輪對美反制措施商品。為了保護在華企業的利益,避免因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太大影響,5月13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將試行開展對美加征關稅商品排除工作。
對排除清單內商品,自排除清單實施之日起一年內,不再加征我為反制美301措施所加征的關稅;具備退還稅款條件的,對已加征的關稅稅款予以退還,相關進口企業應自排除清單公布之日起6個月內按規定向海關申請辦理。
申請主體為申請排除商品的利益相關方,包括從事相關商品進口、生產或使用的在華企業或其行業協(商)會。可申請排除商品范圍為我已公布實施且未停止或未暫停加征關稅的兩輪對美反制措施商品。
申請主體在申請時應以事實和數據說明以下三方面申請理由:尋求商品替代來源面臨的困難;加征關稅對申請主體造成嚴重經濟損害;加征關稅對相關行業造成重大負面結構性影響(包括對行業發展、技術進步、就業、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影響)或帶來嚴重社會后果。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將組織專家和成員單位對有效申請逐一進行審核,按程序制定、公布排除清單。
央視國際銳評: 中國已做好全面應對的準備
一邊威脅要對全部中國輸美產品舉起關稅大棒,一邊又表現出繼續談判的意愿,美方仍然試圖用軟硬“兩手”,對中方極限施壓,從而在談判桌上獲取更高要價。但是,仔細分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在第十一輪磋商結束后對媒體的表態,美方就應該十分清楚:中方對經貿磋商有三個核心關切,即取消全部加征關稅、貿易采購數字要符合實際、改善文本平衡性。在這些原則底線問題上,中方決不會做出讓步。所以,不管美方怎么“極限施壓”,過去對中方無效,現在和未來也必定無效。
回顧中美經貿磋商一年多的歷程,雙方有重要進展,也幾經反復,中方將這些視為國家談判過程中正常的小曲折,始終以最大誠意推進磋商,因為中方深知:貿易戰沒有贏家,加征關稅不利于中美雙方,也不利于全世界;合作,才是中美唯一正確的選擇。但是,合作是有原則的。中方的三大核心關切,實際上把經貿磋商的“紅線”與“底線”公之于眾,是絕不允許美方挑戰和逾越的。
如果美方執意繼續加征關稅,中國必然會堅決反制。經過一年多的經貿摩擦,中國各個方面都經受住了考驗,不僅抗壓性大大增強,應對也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有定力。因為,中方早就看清,美方加征關稅,實際上是一種“自殘式”的戰略豪賭,逆流而動,違背民意,必將徒勞。據美國“全球貿易伙伴”咨詢公司2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如果對25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征收25%的關稅,一年將導致美國損失93.4萬個就業崗位,一個四口之家的美國家庭每年支出增加767美元;如果再對剩下的3250億美元中國產品征收25%關稅,一年將導致美國損失210萬個就業崗位,一個四口之家的美國家庭每年增加支出2000美元。
作為貿易戰被迫反擊的一方,中國經濟必然會因加征關稅而承壓,但這壓力完全是可控的。
從經濟結構看,消費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達76.2%,出口依存度已下降至17.9%,內需正在并終將成為中國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強力支撐。
從貿易情況看,今年前4個月,中美貿易額下降了11.2%,其中對美出口下降4.8%,自美進口下降26.8%,這說明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商品更有可替代性。同期,中美貿易順差擴大10.5%,這說明加征關稅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美貿易失衡問題,只會讓美國消費者承擔更高的成本。
此外,前4個月對美貿易占中國外貿總值的比例下降至11.5%,而中國與歐盟、東盟等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額均保持快速增長。特別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增速達9.1%,高出中國外貿整體增速4.8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中國外貿伙伴日益多元化,外貿抗壓能力不斷增強。即便美國對全部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中國也可通過調整國際市場格局,把相當一部分對美貿易轉向其他地方。
所以,美國的極限施壓并沒什么好怕的,反而是施壓越大,中國的定力越強。對于貿易戰,中國早就表明態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面對美國的軟硬兩手,中國也早已給出答案: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經歷了五千多年風風雨雨的中華民族,什么樣的陣勢沒見過?!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美國發起的對華貿易戰,不過是中國發展進程中的一道坎兒,沒什么大不了,中國勢必化危為機,借此來檢驗自身的能力,使國家變得更加強大。
無論外部風云如何變幻,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美國下一步是要談,還是要打,抑或是采取別的動作,中國都已備足了政策工具箱,做好了全面應對的準備。這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